1 |
IL-1、ICMA-1表达及NF-κB调控在压疮早期中的损伤作用 |
姜丽萍 |
2011 |
2 |
基于傅里叶频谱分析设计的儿童图形视力表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
王晨晓 |
2011 |
3 |
DNA错配修复在胚胎发育期的活力评价及相关基因MSH2的功能研究 |
靳大庆 |
2011 |
4 |
Angiopoietin-1促进骨髓辐射损伤修复及其信号途径 |
孙岚 |
2011 |
5 |
Recql5对B淋巴细胞发育及B淋巴瘤形成的调控作用 |
廖婉琴 |
2011 |
6 |
硫化氢中毒后的化学痕迹及其形成机制解析(已结题) |
王贤亲 |
2011 |
7 |
GPR48介导RPE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信号通路研究(已结题) |
侯强 |
2011 |
8 |
腺苷A2A受体失活抑制小鼠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生长的细胞机制研究 |
周容 |
2011 |
9 |
RhoA信号通路在嗅鞘细胞形态可塑性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王莹 |
2011 |
10 |
眼前段超长扫描深度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及其与波前像差探测的整合和应用研究(已结题) |
朱德喜 |
2011 |
11 |
基于Nano/ALISA技术的肠道病原菌快速检测研究 |
吴文鹤 |
2011 |
12 |
Musashi-2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已结题) |
章圣辉 |
2011 |
13 |
内镜辅助下的脊柱颈胸段前路微创手术的可行性研究(已结题) |
黄义星 |
2011 |
14 |
miRNA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和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的研究 |
董培红 |
2011 |
15 |
线粒体单倍型D5遗传背景下的乳腺癌发生机制研究 |
方合志 |
2011 |
16 |
TGF-β1诱导的FGFR4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已结题) |
蔡琳 |
2011 |
17 |
新型bFGF结合肽抑制前列腺癌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已结题) |
王聪 |
2011 |
18 |
硫氧还蛋白1在结肠癌生长转移中S100P下游的功能研究(已结题) |
蒋磊 |
2011 |
19 |
甲氧滴滴涕对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影响机制(已结题) |
陈冰冰 |
2011 |
20 |
PFOS孕期和哺乳期染毒对子代肺发育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已结题) |
叶乐平 |
2011 |
21 |
FGF21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
黄志锋 |
2011 |
22 |
HCV病毒颗粒通过劫持CD59抵抗补体介导的溶解作用的分子机制(已结题) |
夏昶 |
2011 |
23 |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质粒基因组的分子进化机制 |
刘琦 |
2011 |
24 |
一个新的小鼠石骨症相关基因CCDC154的遗传验证及功能研究(已结题) |
鲁新成 |
2011 |
25 |
新型非ATP竞争性FGFR1激酶抑制剂的发现及其药物设计(已结题) |
赵云洁 |
2011 |
26 |
磁性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
林振坤 |
2011 |
27 |
耐辐射奇球菌特殊Fur蛋白的功能研究 |
陈欢 |
2011 |
28 |
玫瑰花两种主要香气成分(2-苯乙醇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发散机制探讨(已结题) |
陈晓敏 |
2011 |
29 |
锌和铁对大肠杆菌TopA和人类Top3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调节机制研究(已结题) |
王伍 |
2011 |
30 |
早期肥胖对雌鼠生殖功能的长期程序化作用(已结题) |
吴雪清 |
2011 |
31 |
线粒体tRNASer(UCN)突变致聋的功能研究(已结题) |
唐霄雯 |
2011 |
32 |
以bFGF为靶标的抗肿瘤短肽衍生物的设计和构效关系研究(已结题) |
吴建章 |
2011 |
33 |
从CAR的缺失和过量表达对体外塞尔托利氏细胞上皮完整性的影响探索其对精子发生的调控作用 |
苏琳琳 |
2011 |
34 |
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神经发育毒性及其分子机理(已结题) |
任湘鹏 |
2011 |
35 |
新型纤维填料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及基质堵塞的机制研究 |
邓欢欢 |
2011 |
36 |
海水养殖区老化藻体与铁离子共存下抗生素的光化学转化机制 |
葛利云 |
2011 |
37 |
用于眼底激光治疗的新型高显色性窄带负滤光片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已结题) |
厉以宇 |
2011 |
38 |
Notch信号通路对哮喘Th17/Treg平衡失衡的调控研究 |
张维溪 |
2011 |
39 |
精胺通过诱导自噬减轻心肌无复流机理的研究 |
韩丽萍 |
2011 |
40 |
Slits/Robos系统在外周雪旺细胞髓鞘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黄智慧 |
2011 |
41 |
增生性瘢痕机制的新假设:PPAR-γ激活调控血管紧张素Ⅱ在其中的作用? |
高伟阳 |
2011 |
42 |
HLA-G/IL-10依赖的调节性T细胞产生及参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
林爱芬 |
2011 |
43 |
近视眼调节系统异常及其在近视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
吕帆 |
2011 |
44 |
巩膜后极部巨噬细胞通过对巩膜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的调控诱导近视形成及其机制研究 |
周翔天 |
2011 |
45 |
病理性近视易感基因定位研究 |
赵福新 |
2011 |
46 |
出血性脑卒中大鼠hNSCs脑内移植后新生血管生成与运动功能恢复之机制研究 |
诸葛启钏 |
2011 |
47 |
严重低血糖新生大鼠脑内代谢物的高分辨魔角旋转磁共振波谱研究 |
严志汉 |
2011 |
48 |
左旋肉碱的高渗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治疗干眼的机制研究 |
陈蔚 |
2011 |
49 |
高通量测序分析病原菌质粒携带的耐药新基因 |
周铁丽 |
2011 |
50 |
内质网应激参与的代谢性疾病FGF21水平调控机制研究 |
许竹梅 |
2011 |
51 |
基于网络生物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脓毒症小鼠凝血紊乱的机制研究 |
潘景业 |
2011 |
52 |
营养要素调节IL1β-IDO-5-HT轴失衡改善老年个体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 |
余震 |
2011 |
53 |
14-3-3 γ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信号传导研究 |
朱雪琼 |
2011 |
54 |
Dicer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
唐开福 |
2011 |
55 |
亚铁螯合酶抑制联合小剂量ALA诱导原卟啉IX积聚检测早期肿瘤的实验研究 |
温嘉耀 |
2011 |
56 |
HPV16 E7结合亲和体分子及其affitoxin对宫颈癌的靶向治疗研究 |
张丽芳 |
2011 |
57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SAHA、MCP30)对苯致TOPOⅡα基因失活的造血干细胞损伤的逆转作用 |
俞康 |
2011 |
58 |
新型第二信使c-di-GMP对媒介病原菌生命周期及致病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楼永良 |
2011 |
59 |
组合应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和13C标记底物的13C NMR方法研究糖尿病脑病的代谢机制 |
高红昌 |
2011 |
60 |
姜黄素类似物A13分离GVHD和GVL的作用与机理研究 |
王怡 |
2011 |
61 |
基于自噬通路调控,阐明低剂量黄连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已结题) |
黄周青 |
2011 |
62 |
基于HLA-G为靶点的抗卵巢癌免疫干预策略及效应研究 |
颜卫华 |
2011 |
63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NA甲基化分析软件的开发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 |
吴金雨 |
2011 |
64 |
肿瘤抑制因子hTid1调控JAK2-STAT1信号转导通路机制研究 |
吕斌 |
2011 |
65 |
SOX10调控神经嵴干细胞衍生的黑色素细胞分化与发育的作用机理研究 |
侯陵 |
2011 |
66 |
MicroRNA在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表达谱及功能研究 |
屠理理 |
2011 |
67 |
线粒体解偶联对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董巧香 |
2011 |
68 |
基于FGFR1激酶蛋白结构特征设计新型选择性高效抑制剂及其抗肿瘤研究 |
蔡跃飘 |
2011 |
69 |
环境中锕系酰离子与生物有机小分子作用体系计算研究 |
王朝杰 |
2011 |
70 |
缺氧诱导因子在糖尿病心肌肥厚向心衰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冯文科 |
2011 |
71 |
MicroRNA-195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的探讨 |
李剑敏 |
2011 |
72 |
雪旺细胞移植逆转心肌梗死后交感/副交感神经重塑的实验研究 |
孙成超 |
2011 |
73 |
壳聚糖纳米粒载体靶向导入miRNA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 |
董培红 |
2011 |
74 |
黄连解毒汤治疗AIDS蛋白酶抑制剂致炎症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
胡淑平 |
2011 |
75 |
MTHFR基因多态性对叶酸降砷疗效修饰效应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
毛广运 |
2011 |
76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大鼠卵巢发育的研究 |
王玉环 |
2011 |
77 |
抗Her2-ScFv-GFP融合蛋白与microRNA耦联复合物对乳腺癌细胞靶向性的 |
高国辉 |
2011 |
78 |
恢复HIV-1中和抗体和非中和抗体的抗感染功能的研究 |
胡宁捷 |
2011 |
79 |
早期肥胖对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长期程序化作用的研究(已结题) |
吴雪清 |
2011 |
80 |
HBV入胞抑制剂PreS1多肽影响机体免疫效应的研究 |
夏昶 |
2011 |
81 |
靶向MUC1纳米顺铂的研制及其抗卵巢癌的研究 |
张琼 |
2011 |
82 |
miR-24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作用及机制 |
苏志鹏 |
2011 |
83 |
靶向阿霉素纳米药物的研制及其抗HER2+骨肉瘤体内外研究 |
林焱 |
2011 |
84 |
基于视觉功能和行为研究的斑马鱼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平台建设(已结题) |
刘重斌 |
2011 |
85 |
新型无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研制 |
刘勇 |
2011 |
86 |
肝脏与肠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肠系膜脂肪和神经酰胺的作用(中加健康研究合作计划) |
吕建新 |
2011 |
87 |
三化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神经血管单元及神经再生的影响 |
郑国庆 |
2011 |
88 |
Peroxiredoxin在rd12鼠基因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
李文生 |
2011 |
89 |
氮掺杂的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其眼用生物安全性评价 |
刘勇 |
2011 |
90 |
流体剪切力刺激成骨细胞表达OPG/RANKL信号转导过程蛋白磷酸化修饰的研究 |
李伟宏 |
2011 |
91 |
基于傅里叶频谱分析设计的儿童图形视力表的研发与应用推广 |
王晨晓 |
2011 |
92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microRNA调控机制的研究 |
尹丽慧 |
2011 |
93 |
MicroRNA在大脑皮质投射神经元发育中的表达和功能 |
陈捷光 |
2011 |
94 |
基于Solexa测序的全基因组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的研发(已结题) |
孙中生 |
2011 |
95 |
PKCzeta磷酸化FXR对胆酸代谢的调控作用机制的研究 |
朱虹 |
2011 |
96 |
小儿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体系的研究 |
刘华程 |
2011 |
97 |
耳聋相关的线粒体DNA tRNASer(UCN)突变的功能研究 |
唐霄雯 |
2011 |
98 |
诊断试剂关键性原辅材料的研制 |
丛维涛 |
2012 |
99 |
常见致盲病防治及纳米微粒载药缓释系统和治疗新器械的研发 |
沈丽君 |
2012 |
100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短暂高眼压对视网膜血液循环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研究 |
赵云娥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