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工晶状体表面仿生自组装修饰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研究(已结题) |
林全愧 |
2012 |
2 |
环境相关干眼的干预机制研究(已结题) |
陈绮 |
2012 |
3 |
基于鸡尾酒法的温莪术对肝硬化大鼠CYP450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已结题) |
朱加银 |
2012 |
4 |
Glypican-3抗原特异性CTL表位在卵黄囊瘤免疫治疗的应用研究 |
陈肖鸣 |
2012 |
5 |
《新课标》背景下构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已结题) |
胡超 |
2012 |
6 |
线粒体tRNAThr基因功能改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张娟娟 |
2012 |
7 |
ILK-ASODN、AD-Mda-7对前列腺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及茶多酚调控机制研究 |
杨幼萍 |
2012 |
8 |
低剂量双酚A生殖毒性的分子和表观遗传作用机制 |
黄长江 |
2012 |
9 |
1,25-二羟维生素D3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新作用及机制研究 |
郑超 |
2012 |
10 |
与膀胱癌相关联的FGFR3b功能获得性突变体结构解析及致病机制研究 |
陈怀彬 |
2012 |
11 |
淋巴特异性酪氨酸磷酸酶变异体 (Lyp/Pep)R620W的免疫调控分子机制 |
张劲翼 |
2012 |
12 |
DGKα和ζ协同调控T细胞无能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 |
高基民 |
2012 |
13 |
疏水结晶类药物巩膜表面缓释系统及其药代动力学优化和眼底病的治疗评估 |
程凌云 |
2012 |
14 |
大鼠曲细精管微环境和miRNA对Leydig干细胞的调节机制研究 |
陈浩林 |
2012 |
15 |
食物诱导节律的产生及雌激素在其产生中的作用 |
孙中生 |
2012 |
16 |
miR-34a对NKG2D配体表达的调节作用 |
唐开福 |
2012 |
17 |
PFOS致斑马鱼游囊发育畸形信号通路的研究 |
杨东仁 |
2012 |
18 |
应用条件基因敲除小鼠研究IGF1R对Leydig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已结题) |
王桂敏 |
2012 |
19 |
以姜黄素类似物为先导的MD2抑制剂药物设计及其对脓毒血症的药理作用研究 |
梁广 |
2012 |
20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在A2aR基因敲除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
王良兴 |
2012 |
21 |
CCN1-PI3K即刻早期正反馈环调控急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
陈成水 |
2012 |
22 |
脂氧素对急性肺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修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金胜威 |
2012 |
23 |
Pax—8基因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角色研究 |
杨德业 |
2012 |
24 |
内质网应激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周慧萍 |
2012 |
25 |
FRS2α介导的FGFR信号在调节前列腺发育和组织稳态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王奋 |
2012 |
26 |
KLK1基因修饰间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
李全贞 |
2012 |
27 |
衔接蛋白APPL1调控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
郑竞业 |
2012 |
28 |
Six1/Eya1 转录复合物在泌尿生殖道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孙晔 |
2012 |
29 |
泌乳素腺瘤干细胞样细胞的鉴定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
苏志鹏 |
2012 |
30 |
cAMP在近视形成中的机制研究 |
瞿佳 |
2012 |
31 |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对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
邓辉 |
2012 |
32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调节自噬及相关的泛素化蛋白降解系统在脊髓损伤恢复中的机制研究 |
张宏宇 |
2012 |
33 |
靶向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新型腺相关病毒载体研究 |
谷峰 |
2012 |
34 |
bFGF对糖尿病溃疡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相关酶调控作用 |
朱忠欣 |
2012 |
35 |
探讨淋球菌抑制树突状细胞功能及降低HIV-1 CD8 T 细胞记忆反应的机理 |
陈勇 |
2012 |
36 |
KIAA119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及血管翳生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王建光 |
2012 |
37 |
MicroRNA-1在横纹肌肉瘤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戴津泼 |
2012 |
38 |
利用高通量RNA-seq深度测序探讨β-双酮类抗生素痕量复合污染对斑马鱼慢性致毒的分子机理 |
王慧利 |
2012 |
39 |
HGF/c-Met促进葡萄膜黑色素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
王祯莲 |
2012 |
40 |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的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陈绮 |
2012 |
41 |
EphA1/EphrinA1通路调控EPCs归巢肝癌新生血管的分子机制研究 |
陈钢 |
2012 |
42 |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功能性代谢物的鉴定及其信号通路研究 |
周武 |
2012 |
43 |
Flt-1及microRNA调控在乳腺癌转移和血管生成中作用机制研究 |
沈孝坤 |
2012 |
44 |
镍暴露下GADD45α调控JNKs/p38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
吕建祎 |
2012 |
45 |
IL-6/STAT3通路双重抑制剂的发现及抗肿瘤药物设计 |
赵承光 |
2012 |
46 |
芍药苷对IDD兔Th1/Th2平衡漂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
王靖 |
2012 |
47 |
砷暴露下p50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
黄传书 |
2012 |
48 |
铁硫簇组装与铁硫蛋白功能及机制研究 |
Huangen Ding |
2012 |
49 |
RAS诱导miR-134调节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 |
吴建民 |
2012 |
50 |
细菌素在抗留置导管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研究 |
周燕 |
2012 |
51 |
以L16H50为先导物设计合成新型非ATP竞争性FGFR1酪氨酸激酶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
仇佩虹 |
2012 |
52 |
Tet1通过调节下游基因甲基化从而调控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修复通路 |
钟佳宁 |
2012 |
53 |
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
张鑫 |
2012 |
54 |
区域性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实现(已结题) |
叶晰 |
2012 |
55 |
有氧运动对老龄大鼠抗衰老效应的实验研究 |
任晓丽 |
2012 |
56 |
温州地区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流行病学研究 |
张雪青 |
2012 |
57 |
线粒体损伤模型下2型糖尿病葡萄糖吸收代谢特点及代谢途径分析 |
许芳 |
2012 |
58 |
糖尿病新药临床前研究 |
李校堃 |
2012 |
59 |
以G-四链体为靶改性多糖抑制眼部肿瘤细胞的研究(已结题) |
程如梅 |
2012 |
60 |
与近视发生相关的视觉信息加工与处理异常之环境因素影响及干预的基础研究 |
姜珺 |
2012 |
61 |
羟乙基淀粉联合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应对无复流的作用及机制 |
袁琳波 |
2012 |
62 |
水产食品中部分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 |
沈年汉 |
2012 |
63 |
PPCPs超痕量分析的绿色前处理技术开发及其优控种类的筛选 |
王慧利 |
2012 |
64 |
以L16H50为先导物设计合成新型非ATP竞争性FGFR1酪氨酸激酶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
吴建章 |
2012 |
65 |
一种HER2阳性肿瘤细胞早期诊断试剂盒稳定体系的建立 |
高国辉 |
2012 |
66 |
超声综合治疗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
王彦亮 |
2012 |
67 |
HSD11B1双重调节剂拮抗慢性应激对Leydig细胞功能的损害 |
周红宇 |
2012 |
68 |
新型螺杂环异构体FGFR1抑制剂的设计、反应机理、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
卫涛 |
2012 |
69 |
基于Scheimpflug/Placido技术的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的临床研究 |
黄锦海 |
2012 |
70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分子诊断和治疗研究 |
刘晓玲 |
2012 |
71 |
双酚A对大鼠Leydig细胞发育的影响 |
陈国荣 |
2012 |
72 |
儿茶酚抑素在大鼠间歇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
范小芳 |
2012 |
73 |
铅在生长发育期脑组织内的分布及转运机制研究 |
黄传书 |
2012 |
74 |
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 |
南海函 |
2012 |
75 |
Choke Vessels与穿支皮瓣的扩展机制研究 |
胡斯旺 |
2012 |
76 |
南海及其周边海域低敏感海洋领域合作项目——基于中泰海洋技术联合实验室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研究与合作 |
艾为明 |
2012 |
77 |
浙南海域有毒海藻资源筛选调查 |
南海函 |
2012 |
78 |
公民社会视角下网络围观的规范发展研究 |
陆丹红 |
2012 |
79 |
表观基因组、转录组技术平台的搭建和优化 |
李桂玲 |
2012 |
80 |
婴幼儿龋唾液微生物组群及相关龋患风险预测微生物研究 |
梅丽琴 |
2012 |
81 |
昆虫对食物网内信号物质的适应机制 |
杜永均 |
2012 |
82 |
干预措施研发——小分子活性物质对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龚永生 |
2012 |
83 |
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性疫苗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前列腺癌治疗性疫苗 |
高基民 |
2012 |
84 |
南海深海沉积物来源放线菌抗血管生成化学成分的研究 |
南海函 |
2012 |
85 |
抑郁症母亲影响子代行为的表观遗传标志物全基因组扫描 |
吴金雨 |
2012 |
86 |
儿童出生缺陷早期筛查与干预技术创新团队之项目2—高危儿的早期筛查和干预策略研究(已结题) |
留佩宁 |
2012 |
87 |
严重创伤后皮肤损伤修复与再生研究(/之五课题:创伤救治基因工程药物与皮肤损伤研究) |
肖健 |
2012 |
88 |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暴露与男性不育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调查 |
连庆泉 |
2012 |
89 |
金属纳米粒子增强荧光效应及其在痕量抗生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已结题) |
王萍 |
2012 |
90 |
裸花紫珠缓释微丸的开发 |
刘勇 |
2012 |
91 |
病原菌抗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相关膜转运蛋白AmpG阻遏物的筛选 |
包其郁 |
2012 |
92 |
儿童用眼卫生干预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
陈燕燕 |
2012 |
93 |
昆虫性诱剂合成与缓释技术研究 |
杜永均 |
2012 |
94 |
小儿漏斗胸和鸡胸微创手术的应用研究及改良(已结题) |
杜杰 |
2012 |
95 |
浙江省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分型及遗传变异特征(已结题) |
董琳 |
2012 |
96 |
医用紫外线消毒监控系统研发 |
罗旭 |
2012 |
97 |
压疮易患组织血氧参数敏感性指标建立及临床应用预测分析 |
姜丽萍 |
2012 |
98 |
血液冬眠在体外循环中器官保护及其机制研究 |
胡明品 |
2012 |
99 |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循环miRNA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调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薛向阳 |
2012 |
100 |
转基因斑马鱼大肠癌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癌基因生物学效应分析 |
沈贤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