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4时,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十七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乐慧通报最新疫情,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瓯海区政府回答记者提问。
2月24日,全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4例,现有住院病例197例,其中重症3例,危重症5例。目前,全市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628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530人,累计解除医学观察13732人,尚有629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全市连续7天新增病例为零,累计出院人数已连续4天超过现有住院人数,治愈出院率为60.71%。昨天,全市又有11例治愈出院,全市累计出院317例。
答记者问
启动5个科技创新攻关项目立项
疫情防控需要技术的支持,市科技局在疫情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科技局副局长朱勇敏:为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疫情防控等问题,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市科技局启动科技创新攻关项目立项、引导高新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推进疫情防控相关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等工作。
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启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应急攻关,紧急实施了5项由高校院所牵头的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支持经费1000万元。为了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邀请李校堃院士统筹协调5个项目的研发攻关,并对科研经费使用实行“包干制”试点,充分授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面向企业征集新冠肺炎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截至2月24日已受理和立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企业类)26项,涉及应急防控、快速检测、公共安全预警等领域,预计项目研发总投入近9000万元。市科技局将对立项单个项目按实际投入研发经费的35%、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给予补助。
在加快推进疫情防控相关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方面,目前,5大科技项目攻关顺利推进,为我市新冠肺炎诊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其中,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院士团队牵头“温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抗新冠状病毒相关诊断治疗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临床治疗药物莪术油注射液正着手开展保险和伦理审查,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正开展吸入后肺部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另外四个项目是温医大附一院陈成水团队牵头的“温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救治与流行病学防控技术研究”、温医大附一院程锦国团队牵头的“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型肺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温州市中心医院黄建平团队牵头的“基于信息化系统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重症化机制及抗病毒治疗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叶方富团队牵头的“基于仿生肺芯片的新冠肺炎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分别在流行病学研究、临床救治技术、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出台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复工复产10条措施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开展企业复工复产,市科技局在协助复工复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科技局副局长朱勇敏:市科技局已出台全力支持科技企业复工复产的10条措施。重点突出了“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减免中小企业房租,加快涉企科技政策兑现拨付,预计首批可提前拨付市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奖补资金5437万元,涉及383家企业。加大创新券惠企力度,抵用额度从50%提高到100%,预计上半年全市创新券使用额可达5000万元,惠及企业超1800家。另外,争取了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1.8亿元,专项支持我市9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二是聚焦创新创业精准服务。启动“百名科技干部携手百家创新平台,精准服务企业助推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和复工复产专家服务团,重点围绕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各类创新主体,梳理全市重点研发项目、高新产业投资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新型研发机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等8张服务清单,并开展“一对一”的服务。
三是聚焦服务企业效能。全面推行科技领域“零次跑”“不见面”“无纸化”服务模式。实现技术合同登记、科技企业认定、研发机构认定(备案)、外国人才服务等8个“不见面”审批。
原文链接:http://news.wzsee.com/2020/0226/29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