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简介及研究方向
检验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模式生物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浙江省医学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于2009年立项建设省部共建检验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通过验收,2016年通过评估。
为更好地瞄准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沿、适应当前疾病流行形式的变化、满足国家中长期发展政策需求、增进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加快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链接,根据验收专家组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建议,适时将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在:(1)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与检验;(2)肿瘤与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制与检验(3)分子诊断新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实验室有固定人员43名,其中副高职称以上30名。50%以上人员具有海外留学或研究经历;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1人。学科团队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现拥有实验室场地建筑面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价值2000多万元。实验室共设有临床检验诊断学、医学技术、生物学三门学科。其中临床检验诊断技术、肿瘤新靶标的发现及应用2个团队获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全省共150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获省高校教学团队和省高校创新团队。
实验室成员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计划(973计划)等重大课题及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总科研经费达3500多万元;多次获浙江省内的重大奖项:2011年度、2013年度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另外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实验室成员在Nature,Cell,Autophagy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7项,其中 15项获得授权。
实验室注重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同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国外科研院所联合开展遗传病、糖尿病、肿瘤等常见疾病的检验诊断学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实验室积极主办、承办各类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五届检验医学(温州)国际会议,累计参会人数近2000余人。会议邀请国内外医学检验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加强领域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实验室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实验室主要成员介绍
线粒体疾病的分子机制与检验研究方向 负责人简介
吕建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医学技术一流学科(A类)负责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从事线粒体疾病、重大传染病等的分子生物学检验诊断。多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重大传染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主编教材、专著11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三、实验室相关照片:





四、实验室重要成果介绍
线粒体疾病的分子机制与检验研究:实验室成员自2002年起对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的分子致病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原发性高血压的母系遗传特征,揭示了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诠释了母系遗传原发性高血压分子致病机制;揭示了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是母系遗传聋病的重要遗传基础,阐明了母系遗传性聋病的分子致病机制;首次揭示了遗传修饰因子对线粒体基因致病突变临床表型的影响,发现了影响母系遗传聋病发生的2个核修饰基因即MTO1和GTPBP3;自主研发了用于检测高血压和聋病相关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试剂盒。
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致病机制研究的新理论,而且为其他线粒体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干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基于本项目研究预计我国由线粒体基因缺陷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达600万,聋病患者至少150万,《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母系遗传性高血压和聋病中的致病作用机制研究》获2015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铁硫簇合成机制与铁硫蛋白功能及其应用研究发现:铁硫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功能蛋白,其功能活性依赖于不同类型的铁硫簇辅基,当铁硫簇组装障碍或被异常调控,将导致铁硫蛋白失活,影响相关代谢,引发疾病。阐明铁硫簇组装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揭示铁硫蛋白功能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结果已在MOLECULAR MICRO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BIOCHEMICAL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34次,其中包括NATURE(IF 41.456)、NATURE METHODS(IF 32.072)、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3.574)等期刊论文。获浙江省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自然基金优秀项目和优秀论文各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其中获得授权2项。
五、具体联系方式
负责人:吕建新
联系人:李海哲 电话:0577-86699190
联系地址:浙江省瓯海区茶山温州医科大学 检生学院
Email: lihaizhezh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