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nesthesiology
一、简介
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及麻醉学科,于2011年申报成立,是浙江省内最早建立的麻醉学专业重点实验室、全国三个麻醉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在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麻醉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七。
实验室挂靠的科研平台包括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一流学科-临床医学麻醉学(2016年)、省重中之重临床一级学科-麻醉学(2011年)、省重中之重外科学-麻醉学(2009年)、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麻醉学(2011年,2015年滚动支持)、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环境医学(2011年,2015年滚动支持)、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快速康复麻醉学(2015年)、温州市麻醉学科技创新团队(2011年)、温州市麻醉学重点实验室(2009年)、温州医科大学神经内分泌药物研究所(2011年)、温州医科大学-伯明翰大学麻醉危重病创伤临床研究中心(2011年)、温州医科大学疼痛医学研究所(2004年)、生殖生物医学研究院(2012)及博士后流动站等。现拥有实验室场地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价值2000多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76台,已发展为涵盖细胞平台、行为学平台、电生理学平台、色谱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及形态学平台等的全方位科研中心。
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术团队、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现有固定人员53名,其中正高职称16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55%。学术骨干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 1名、“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省“千人计划”入选者 2名、浙江省万人杰出人才1人、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2人、温州市“580计划”获得者2名、温州医科大学特聘教授3名、省“151人才工程”4名、温州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市“551人才工程”6名,其中2名骨干人员在本学科领域国际性学术团体任职、12名在全国学术团体任职。
实验室主要致力于小儿麻醉、围术期脏器保护、疼痛的基础与临床、麻醉与生殖内分泌、麻醉与认知和脑发育、环境毒理和麻醉药物成瘾等方面的研究并形成鲜明特色,取得了为全国同道瞩目的成绩。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还不断加强科研转化,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现已在小儿静脉靶控输注(TCI)研制、轨道式腰椎硬膜外穿刺针的研制、儿童容量动力学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防与治疗、小儿麻醉系列耗材的研制等方面取得卓著成果。
近五年实验室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183篇,其中47篇为top期刊论文;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2项,厅局级课题71项,获得授权专利总数1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项),出版专著12部,相关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厅局级奖励3项。
实验室重视人才培养,先后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洛克菲勒大学、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香港大学、瑞典卡洛琳斯卡大学、德国格雷文医学中心等多所国际知名院所的实验室或学者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签约客座教授16名,邀请国外专家来我学科学术交流60余人次,选派专业骨干人员赴国外知名高校或实验室进行研习30余人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本实验室已培养硕士230名、博士9名。
本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善,坚持开放性、先进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财务单独核算,内部结构按主要研究任务设置,分工明确。定期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实验室将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增强实验室的国际学术竞争力。
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带头人:
小儿麻醉、麻醉药理及毒理学、麻醉与认知和脑发育、药物依赖:林函、上官王宁、刘华程
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金胜威、高昉、李军、夏正远、上官王宁
麻醉与生殖内分泌、环境毒理学:葛仁山、陈浩林、林函、李兴旺
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曹红、占恭豪
二、主要成员介绍
金胜威,男,博士、伦敦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博士生导师。现任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生物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胸麻醉学会围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副主任委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及151第二层次人才,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脓毒症、ARDS的“抗炎促消退”与肺保护治疗策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和市厅级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奖2项,参编著作4部
葛仁山,硕/博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原温州医学院)医学硕士,1995-1998年在美国人口理事会(Population Council)进行博士后训练;随后留在美国人口理事会工作,从事男性学、生殖内分泌学科学研究,2009年成为人口理事会的最高科学家及终身教授。2010年作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浙江省特聘专家”、“温州市特聘专家”受聘于温州医科大学,现任温州医科大学生殖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环境医学创新学科带头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I,中国药理学会生殖药理学会副主任委,中国生理学会生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Physiology》副主编和《Steroids》编委。
主要从事男性学(睾丸间质干细胞、生殖干细胞)、生殖内分泌学、环境毒理学、临床药理学的科学研究,系统性的研究生殖干细胞发育学的机制。主持并结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部级、市厅级课题;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1项温州市科技局重大专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8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2012年,2018年)、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以第二完成人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年)等;在生殖(干细胞)等研究领域共发表了280余篇SCI论文(包括4篇PNAS),获得国内外专利20余项,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0人,博士研究生6人,博士后20人。
高昉(Fang Gao Smith),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特聘专家、麻醉系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牙科学院临床和实验学院炎症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围手术期、危重病急救和创伤研究中心主席、教授,兼任温州医科大学-伯明翰大学麻醉、危重病和创伤临床研究中心外方主任。国家“千人计划”、浙江省“千人计划”、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入选者和“温州市特聘专家”。
主要致力于麻醉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在麻醉学的转化医学方面,开展了多项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化的临床研究,在《Lancet》、《Anesthesiology》、《Critical Care Medicine》等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被各国转载,并促使欧洲危重病医学学会修改ARDS治疗指南,对临床病人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红,女,教授,硕导。现任温州医科大学科技处处长,担任中国神经学会感觉与运动分会副主委、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结合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分子神经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温州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委
主要从事慢性疼痛机制及调控研究。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4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主持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1项和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温州市551第一层次人才等称号。
李军,男,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现任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学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委兼胸科分会常委;中华麻醉学分会全国委员兼小儿麻醉学组副组长及骨科麻醉学组学术秘书;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教麻醉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麻醉学分会副主委、秘书长兼骨科麻醉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会长等。《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文版)、《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等杂志审稿人和通讯编委。
主要从事围术期脏器保护研究及临床麻醉工作。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219篇,其中中华系列58余篇、SCI论文26篇。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2017)、浙江省第二批“省千名好支书”(2016)、温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6)、温州市医德模范(2013)、温州医科大学师德标兵(2013)等荣誉。
林函,男,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院麻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兼职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与转化医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副组长、温州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
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2项国家自然,2项省自然,1项钱江人才项目)。第一申请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包括《PNAS》。获浙江省科技厅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三;获温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省钱江人才、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麻醉药对神经发育与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上官王宁,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551人才”第二层次,温州医科大学骨干青年教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医师协会儿科麻醉学专培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超声学组委员,中国心胸血管小儿麻醉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超声学组副组长,浙江省麻醉医师分会常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委。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主编专业著作3部,专利4项。
陈浩林,男,教授/博士、高级研究员、博导,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资深科学家,现作为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受聘于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特聘专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
主要从事男性学、生殖内分泌学、环境毒理学、临床药理学的科学研究,归国后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1项及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和温州市重大专项等3项,已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主要在PNAS, Endocrine Reviews, Stem Cell Reports, EBioMedicine等高影响力国际杂志上;申请专利3项。担任国际男科学顶级杂志《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的编委和诸多顶级期刊《Biology of Reproduction》、 《Aging Cell》、《Journal of Andrology》、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Reproductive Toxicology》、《Neurobiology of Aging》等的常规审稿人,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
夏正远,男,博士,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特聘专家、麻醉学科学术顾问、香港大学麻醉学系副教授。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入选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尤其在心血管麻醉围术期器官保护方面,已发表专著和论文157篇,影响因子总和达610,共被引用3610次,h-index 36。担任《The Lancet》、《Diabetes》、《Anesthesiology》、《Critical Care Med》、《Scientific Reports》等20多种学术期刊审稿人,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实验室照片

全家福
学科验收专家与领导合影
实验室重要成果
硬件设施
四、实验室重要成果介绍
在小儿麻醉、麻醉药理及成瘾和毒理学方向发表的54篇SCI文章,其中4篇为top期刊(浙江大学版)收录文章,主要关于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的神经保护,丙泊酚自身给药成瘾的机制等。在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方向,发表10篇top期刊文章,探讨脂氧素A4、保护素等调节炎症性肺损伤的机制,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在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发表的2篇top期刊文章,证实姜黄素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及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和机制。在医疗和环境污染物的生殖毒理学方向,发表了21篇top期刊文章,其中2篇发表在PNAS(IF 9.432),1篇发表在Trends Endocrinol Metab(IF 8.964),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与男性生殖毒理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卫健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获得授权专利19项(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12部,其中主编《麻醉设备学》(国家级教材)。主持制定全国性行业标准指南《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和《小儿麻醉液体管理和输血指南》2项,参与制定15项。
实验室负责人兼主任:金胜威
执行主任:林函
联系人:李莉
联系电话:0577-88832469
邮箱:E-mail: wzfemzk@163.com
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医药科研楼北1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