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与安全
◇ 科研平台
◇ 实验室安全

联系我们

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
邮 编:325035
邮 件kjc@wmu.edu.cn
网 址http://kjc.wmu.edu.c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平台与安全 > 科研平台 > 正文

全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及研究方向

全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以温州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和温州市肝脏病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依托温医大附一院肝病诊治中心优势医疗资源及在“肠-肝轴”调控研究的引领地位,联合杭州普望公司“肝病精准诊断”及浙江省台州医院“肝病精准阻断”两大优势,聚焦慢性肝病重症化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展系统性研究,形成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一体化研究模式,实现“关卡前移,早期干预”的理念,旨在降低慢性肝病重症化率,提高存活率,助力实现“健康浙江”战略目标。实验室人才济济,硕果累累,拥有3200平米专用科研场地及透射电镜、智能微生物分离系统等30万以上设备42台,设备原值4058.38万。本实验室是省内唯一专注于肝病重症演变精准防控研究的机构。

(一)主攻方向

1. 利用大数据、多组学信息、AutoML算法开发肝病重症化AI+预警云平台;

2. 寻找更精准反映肝病进展的早期预警、诊断新靶标并转化;

3. 突破菌群难以靶向定植的“卡脖子”难题;

4. 创新细胞疗法,降低晚期肝病病死率。

(二)人才队伍

实验室成员共63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国千1人、海外优青1人、国家级名中医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省部级人才8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才共2人、省千1人、省151人才2人、省卫生高层次1人、省名中医1人、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1人);副高及以上占比66.6%,博士占比68.2%;45岁以下占比65.0%。

(三)在研科研项目

围绕主攻方向,实验室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自然基金、省自然重大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省“尖兵”“领雁”等41项课题,其中近三年承担课题31项。

(四)获得奖励、发表论著及专利

以第一完成单位获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三等奖1项等18项科技奖励。以一作/通讯发表SCI论文313篇(TOP87篇);近三年发表SCI 179篇(TOP 62篇)。授权专利27项,近三年授权专利18项。承担国际与国内重大GCP项目37项,其中自主原创国家1类新药研究20项。主持编写专家共识3部,其中国内专家共识1部、国际专家共识2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及专著11部,其中近三年主编著作3部。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技术在国内应用三百万例,应用人群重症化率下降37.2%,其中CHI3L1试剂盒产值1.28亿。

二、实验室主要成员介绍

1、实验室主任


2C00A

陈永平 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全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规模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带教老师、省有突出贡献传染科医师、中国好人、浙江省高校学科带头人。任中国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中国感染科医师协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热带病主委、省肝病、微生态学会副主委、北京亚太肝病技术浙闽联盟主席和市肝病、感染病学主委。主持“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各3项、国自然3项、省自然重大1项、省“领雁”项目1项,市重大2项及其他省市级课题共10余项;以一作/通讯作者身份在J Hepatol、Hepatology、Acta Pharm Sin B、Engineering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际专利2项;主编/参编指南、专家认识9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传染病学》及《肝脏疾病》(人卫出版社)等著作7部。以一作完成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国研究型医院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三等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三等奖1项等重要科研奖励。

2、方向带头人

25C0E

林标杨 教授

国家特聘教授,系统生物学科学家,中国科协海智专家。“让世界不再有严重肝病”的壳酶蛋白TM肝纤维化检测技术之父。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负责人。

浙江大学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PI,普望生物董事长,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兼职荣誉副教授。英、德、加、美留学工作20余年。师从美国四院院士、系统生物学之父、人类基因组计划发起人之一Leroy Hood教授。早年和Leroy Hood 等3人共同推出精准医学的前身---3P医学(预防,预测,个体化医疗)(Science 2004)。多年来致力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在癌症包括肝癌的研究。在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寻找和鉴定上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在PNAS, Science, Nature, 新英格兰医学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论文被引用10580次,H-index 53 (H-index 发明人Hirsh评论,H-index 高于45就相当于美国科学院院士水平) (https://beckerguides.wustl.edu/authors/hindex)。

承担多项项国家项目,其中3项863课题(首席两项)、2项欧盟合作项目(欧盟FRAME7);负责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主编44万字《系统生物学》著作,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生物学研究生教材书籍。担任Mary Ann Liebert出版社旗下 OMICS-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Biology 副主编 (IF=4)。

3、方向带头人

64FFD

朱坚胜 教授

浙江省台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151人才、台州市拔尖人才。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课题10余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

三、实验室相关照片

四、实验室近期重要成果介绍

1、多种动物模型构建与慢性肝病重症化指标筛选与检测:首创肠上皮HIF-1α特敲精准模拟“肠肝轴”失衡(J Hepatol. TOP),获耶鲁大学Wajahat教授高度评价;首创DGKα-/-ζ-/-敲除的自免肝动物模型,可自发重症化进展,填补了国际上此类模型的空白。开发肝病重症化预警智能云平台;发现AP-1、USP4、PIGR等炎症新靶点并授权11项发明专利;研发特异诊断肝纤维化的新型PET探针,发表2篇TOP期刊;CHI3L1纤维化诊断试剂盒规模应用300万例,被国内外专家和学会指南推荐;创建基于miRs的肝癌风险预测新模型(AUC98.2%)。

2、重症化肝病临床阻断技术手段开发:自主研发抗纤维化TGF-β基因工程疫苗,攻克其免疫原性弱难以开发为疫苗的难题;为了克服外周输注干细胞归巢率低、疗效差等弊端,原创经DSA插管的干细胞肝内移植术以有效阻断重症化进展,并提取其外泌体进一步精准干预;利用海藻酸钠包裹的肝细胞降低免疫原性,开发具有合成、代谢和解毒功能的新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克服现有人工肝技术仅部分替代肝功能的弊端。

3、肠菌3D打印及结肠靶向递送:设计自动化菌液灌注3D打印设备,包括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和软件系统。直接利用液体打印技术提高肠菌活性。开发菌液控制系统,根据不同患者情况精准定制菌液的计量、配制和输送参数,确保菌液质量稳定和疗效。利用耐酸羟丙甲纤维素、耐碱海藻酸钠与刚性多钛纳米保护层(MgO)等材料,使得其内容物能顺利抵抗胃酸和肠液的消化,在回盲部高效存活。在此基础上,搭载微流控技术,使肠菌分离成直径约200-300 μm的超微颗粒,克服现有工艺因粒径过大降低了粒子表面摩擦系数使其无法有效聚集的弊端,显著提高了肠菌微胶囊的稳定性和均匀度。最后,在微胶囊化包裹壳聚糖和纤维素硫酸钠,实现结肠靶向递送。

4、粪菌移植技术平台构建与开放共享:两年指导杭、湖、甬、台、温、丽、金等地10余家单位24人进修;本院10余个学科百名研究生在本室开展科研活动;发放两批开放课题共183万,支持省内外15家单位科研,受益单位已发表50余篇SCI,成功申报10余项省市级科研项目,有力推动我省肝病研究快速发展。本室是我院唯一拥有2个国家级GCP研究机构的实验室(肝病与感染病2个专业),也是我院唯一具有Ⅰ期研究资质的GCP机构。被SFDA授予GCP数据现场核查员资质。已完成国际与国内重大GCP项目37项,其中自主原创国家1类新药研究20项,研究质量获业内高度认可,社会效益显著。

五、实验室具体联系方式

主任:陈永平

联系人:王晓东 电话:0577-55579618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Email:cyp@wmu.edu.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温州医科大学科技处
地址:温州茶山温州医科大学科技处